藝術家,楊躲
躲在個性上最任性卻也是最接近自己的部分,生活中總有難免妥協但他只討好自己,其實就像個孩子一樣。 <選擇重新拿起畫筆創作,為了自己> 認真去省視自己內心屬於藝術的缺塊,心很大的想每件事情都想嘗試,這樣似乎沒有太多成就,於是忍不住問還要這樣在人間流浪多久? 各式各樣的展覽,使內心充滿熱血的想要創作,加上被朋友們熱情的慫恿著,大概時候到了, 決定拿起畫筆也曾擔心失去手感,開始畫了才發現,不要對自己沒信心,多年前的磨練與對藝術的喜好,其實早就融入了自己的細胞中。
<小時候與現在的夢想>
楊躲:「小時候的志願確實是當個畫家,國中卻曾經想要當個作家。高中於復興美工繪畫組畢業,之後的工作反而與設計較相關,但清楚自己是想成為創作人的最本心初衷。」 我想即使輾轉繞了一大圈,楊躲還是回到了這條路上,原來夢想一直都在。 美學呈現於這塊土地,如同呼吸一樣自然,藉由小小的創作讓觀者對產生更多的喜好,而藝術不是一種隔閡,是觸手可及的。
<孤孤單單,當孤遇見單是否就不孤單了>
孤+單 = 孤單,但孤、單,它們就不孤單了。 每個人都是孤單的存在者,人與人之間即使產生了牽繫,依舊不改變的是情感具體本身,我想最大的原因在於思想吧,每個人孤單的定義不同,像不能夠了解到其他人內心的真實想法,這常常讓人覺得很孤單,但不可否認的是孤單讓人感到很自在,只有你/妳知道屬於自己的孤單、好奇別人的孤單,這就是為何楊躲要畫出每個人的孤單,這系列作品開始創作的動機。
<厭世的影子確實存在>
黑瓜皮女孩的眼神是帶著一種漠然的詼諧,厭世卻不棄世,畢竟生活還是有很多樂趣,生命也特別美好,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,任性的過日子也好。人像畫直接的情感表現,不管是那一種風格,那種說著故事的純粹性,可以是沒有任何的掩飾。就能讓觀者有一些觸動,對於創作的人來說是最美好的回饋。
楊躲說:「我的孤單應該是一種心始終無法真正安定下來,以及對於時間快速流逝的恐懼。而這一切又必須是自己與孤獨的拉鋸戰。沒有什麼比孤單更赤裸裸,孤單就像薄薄的一層皮膚,它總是緊貼在肉體上,如同展示般卻又提供了身體的保護機制,非常的矛盾著,你不想要卻又那麼需要它。」
在創作的過程中遇見最大的挑戰是找出屬於自己的創作符號,算滿幸運的在這個過程並沒有耗去太多的時間,想必是多年的生活經歷使然,讓現在的自己清楚找到想要創作的風格與方向。 也可以說是情感上的某種寄託,雖然感到很孤單,但創作本身就是孤單的,而創作對楊躲來說來說是一種陪伴,互相的依賴,繪畫只是藝術的一種呈現方式,如果說藝術是的生命本體,那繪畫就是我對生活的一種表現,因為它就像呼吸一樣一直都在。
請密切關注Fukurou living官方網站,近期與楊躲的小卡片即將與您見面。
楊躲工作室 facebook 楊躲 instagram artglenyoung 地址 : 台中市北區太平路19巷5弄15號 電話 : 04-22236263 |
Categories
全部
Archives 最新文章
十月 2022
Author 編輯者Damian |
Services |
Company |
|